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党支部创新学习载体促进家风建设

在深入推进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进程中,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党支部积极组织开展“学、走、谈、培育好家风,弘扬好风尚”活动。在组织党员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员干部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同时,支部还创新学习载体,通过微信群、微型党课、讲述身边的家风故事等形式,有力地推动学习活动向每一名党员延伸,为文明传播贡献力量。

微信群里说家规

11月3日中午12时,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党支部党员杨波打开“检察院先锋第一支部”微信群,阅读支部当天发送的《习近平谈家风: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对我影响久而弥深》的学习内容,习家质朴的家风传统深深地触动了他。依托“微信党支部”开展的指尖上的家风故事学习活动,已成为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党支部独特的支部文化。

由于支部成员分散在不同科室,开展经常性的学习交流活动难度大,党员之间的讨论交流也较少。为此,第一党支部在今年年初建立“检察院先锋第一支部”微信群,依托互联网开展家风学习活动,为党支部建设提供新的活力。

支部结合“两学一做”和“立家风,正家规”专题精心制定了学习计划,由支部成员每天轮流上传一条家风家规的学习内容。每名成员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学习后,将学习内容复制后把名字加在学习人列表中。随后由支部书记抽查1至2名党员,提出相关问题,党员在群内作答,检验学习成果,之后由支部书记或支委进行点评。每名党员都有一本专用笔记本,用于记录集中学习和自学的相关内容,支部书记每半月进行一次检查。被检查的党员将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记录情况拍照后发到微信群中,为其他成员提供学习借鉴。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想法,党员也可随时在微信群中发表观点,加强沟通和交流,便于党组织了解党员的思想变化,并为其他党员提供启发和帮助。

由于在微信群中没有拘束感,支部成员都感受到了这种学习新方式带来的新鲜活力。自今年年初建立微信群以来,党员们的学习讨论信息已超过2万条。支部党员张莉深刻地感受到,微信群中话家风彻底摆脱了传统党建活动呆板的形象,学习氛围轻松活泼,充分激发了参与热情,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拉近了党员间的距离。

微型党课轮流上

“通过写日课,曾国藩练就了过人的‘研几’功夫,并受用终身。”11月4日下午,在检察院第一党支部微型党课上,支部党员姚伟波正在讲述曾国藩修身治世的故事。第一党支部开展“党员轮流上微课”活动,由一人讲变成大家讲,丰富了学习载体。

姚伟波告诉 记者 ,前阵子院里曾组织党员干警参观翁同龢纪念馆,邀请翁同龢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前来办讲座。大家通过参观文献、档案和书法代表作品,聆听翁氏家族的家风家教和家学,学习“读书为善”的治家理念,深受启发。于是,他特地找来与翁同龢同时期的曾国藩的家风故事进行阅读,通过学习两位名人的家风故事总结不同的特点和优点。恰好这次微型党课轮到自己讲课,于是他专门制作了PPT课件,把曾国藩的家风故事与大家分享。“其中有许多都是规范性的行为,而且十分朴素、接地气,新时期的检察官就需要这样的品质。”姚伟波说。

党员顾骏洋听完微型党课后兴致高昂,感触颇深。“党课虽小,道理不小。微型党课从名人的点滴小事说起,由小及大,将家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紧密结合,让大家收获了感动和启发。”

党员家风树榜样

党员干警家属传承的良好家风家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干警的心灵。法警樊礼刚是一名军转干部,2005年进入检察院。十多年来,他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刻苦耐劳,奋勇拼搏,先后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共获得省市级个人荣誉46次。“这背后也有我爱人罗玉红给予我的默默支持。”樊礼刚说,以前在部队服役时和罗玉红分居两地,无法照顾家里。成为法警后,他又因加班办案不能经常在家,所有的家庭责任和照顾双方父母的重担都压在了罗玉红的肩上。

对此,罗玉红毫无怨言。她觉得自己现在所做的也能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好家风感染孩子,让孩子成为有修养、敢于承担的人。樊礼刚和罗玉红互敬互爱、孝老爱亲、相互扶持、奋发进取的家风让家庭洋溢着幸福,罗玉红也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最美警嫂”称号。樊礼刚家庭的家风故事成为一股正能量,不仅影响着第一党支部的党员干部,也在检察机关成为一段佳话。

市人民检察院机关党委副书记陆斌说,立家风正家规有助于引导检察干警将生活中熟悉的家风家训家规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相结合,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相结合。通过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讲道德、守规矩,逐步落实“重家教、守家训、正家风”的廉洁文化理念,使优秀家风家训在传承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检察人员提升精神境界,恪守职业道德,公正廉洁司法。

[责任编辑:]

标签: 虞山镇 公民道德 宣传日